欢迎来到盛世体苑!
网页客服,欢迎咨询
联系我们
      工作时间
  • 周一至周五:09:00-17:30
  • 周六至周日:10:00-16:00
数学巨匠——华罗庚
2022-08-25 14:59:24 680
  • 收藏
  • 管理

    数学巨匠——华罗庚

    华罗庚(1910~1985),江苏金坛人。他是自学成才的著名数学家,中国解析数论、典型群、矩阵几何学、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。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:“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,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。”

    华罗庚仅读过9年书,最初他的数学成绩并不好,后来开始在数学上用功,成绩才日渐拔尖。1924年初中毕业后,他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,因家庭贫困,辍学回家在小杂货铺里当学徒。后来他到清华大学工作,1938年受聘为昆明西南联大教授。1946年秋他到美国,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、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。1950年,响应祖国号召,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从美国回到北京。

    华罗庚从职业学校回家后,一边帮父亲干活,一边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。不久他身染伤寒,病势垂危,在床上躺了半年。后来,病虽然痊愈,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。华罗庚一度迷茫、困惑,近于绝望,但他想起了双腿残疾的孙膑。“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,我才只有19岁,更没理由自暴自弃,我要用健全的头脑,代替不健全的双腿!”白天,他拖着病腿,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,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;晚上,在昏暗的油灯下苦读钻研,撰写数学论文投稿。稿件一次次投出,却被一次次退回。

    功夫不负有心人,也是19岁那年,他的《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》的论文终于在《科学》杂志上发表,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,在熊教授的推荐下,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。他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,一边在数学系旁听,仅用两年的时间,就学完了一般人需要8年才能学完的课程,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,1935年成为讲师。1936年,他经清华大学推荐,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。

    华罗庚到了英国后,拜数学家哈代教授为师。哈代已对他有所了解特别器重这位年轻的数学天才,有一天哈代教授找他说:“如果你同意的话,可以在一两年内获得博士学位。”华罗庚微笑着摇头,毅然放弃取得学位的良机。这让哈代大为感动,拍着他的肩头惋惜地赞扬,“东方来的人,不稀罕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,你还是第一人。”在英国期间,他哪里都不去。集中精力研究当时的国际数学难题。两年间,他在苏、法、德、印度等国的数学刊物上发表了18篇论文令数学界的同行刮目相看。他的智慧与能力,轰动了剑桥,被誉为“剑桥的光荣”。两年后,华罗庚满载荣誉回国,被聘为西南联大数学系教授,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、资源委员会委员。

    1946年华罗庚应聘到美国讲学,很受学术界器重。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高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,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,不仅有了小洋楼,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。物质、金钱、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,1950年2月,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“活教授”的待遇,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。

    回到了清华园,华罗庚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职务。随后受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,并担任所长。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,王元、陆启铿、龚升、陈景润、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著名的数学家。回国后短短的几年时间,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,论文《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》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,并先后出版了中、俄、英文版专著;1957年出版《数论导引》;1959年用德文出版了《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》,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;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《典型群》一书出版。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。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,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,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。

    华罗庚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,也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,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,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、统筹法。

   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,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。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,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、美国伊利诺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,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。1985年的一天,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,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。

     


    上一页:汪忠镐院士:“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”十大医学泰斗 下一页:科学院院士郭烈锦:让天更蓝、水更绿
    
    全部评论(0)
    0


    电话
    133662101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