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盛世体苑!
网页客服,欢迎咨询
联系我们
      工作时间
  • 周一至周五:09:00-17:30
  • 周六至周日:10:00-16:00
正确掏耳屎
2023-04-07 14:27:43 273
  • 收藏
  • 管理

    正确掏耳屎

    “耳屎”,医学名称为“外耳道耵聍”。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,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,这些液体量很少,但黏性很大,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屑粘在一起,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“耳屎”。

    “耳屎”积聚较多时,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,因此应掏出来。但是自己掏耳朵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,如有人用手指甲、发卡甚至金属耳勺掏耳朵,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,导致外耳道发炎、肿胀以及剧痛。即使掏耳时十分小心,但如果形成习惯,频繁掏耳,也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。

    一般细菌感染,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,但若诱发霉菌感染,则耳内瘙痒剧烈,会使人坐立不安。另外,如果不小心刺伤鼓膜,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,要想恢复听力有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。   

      因此严格来讲,不要自己掏耳朵。但“耳屎”生成速度比较快,专门到医院掏耳太麻烦,也不太现实。如果自己掏耳,应做到如下两点。

      第一,最好用棉棍,轻轻在外耳道转动,然后耳朵朝下,耵聍可自行出来,尽量做到不用尖锐物掏耳。

    第二,不要频繁挖耳,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,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“油耳”的人可适当短一点,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。

    如果长期不掏耳朵,可能会形成耵聍栓塞,这时,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,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,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~3天预防感染。

    资料摘自网络


    上一页:爱耳应该从小做起 下一页:科学地认识“手”与培养学前儿童的动手能力
    
    全部评论(0)
    0


    电话
    13366210118